
為人父母壓力大 焦慮要及時處理
資料來源:精神科專科醫生黃俊賢 作為父母,既要面對工作,亦要照顧家庭。在巨大的壓力下,很容易出現焦慮。焦慮是與生俱來的正常反應,當我們生命受到威脅時,適當的焦慮可以保障我們人身安全。不過如果過度擔心,身體可能會出現一些不適的反應,例如心跳加速、胃痛、肌肉繃緊、呼吸急速、頭痛、手震、出汗或經常上廁所等。如果沒有及時處理,可以引致更嚴重的情緒問題,亦會影響家庭關
資料來源:精神科專科醫生黃俊賢 作為父母,既要面對工作,亦要照顧家庭。在巨大的壓力下,很容易出現焦慮。焦慮是與生俱來的正常反應,當我們生命受到威脅時,適當的焦慮可以保障我們人身安全。不過如果過度擔心,身體可能會出現一些不適的反應,例如心跳加速、胃痛、肌肉繃緊、呼吸急速、頭痛、手震、出汗或經常上廁所等。如果沒有及時處理,可以引致更嚴重的情緒問題,亦會影響家庭關
資料來源:註冊臨床心理學家饒方莉 很多家長晚上睡覺的時候都很頭痛的,因為小朋友不是不肯睡覺,就是一定要家長陪伴他們睡覺,甚至到了深夜起來的時候一定要去找家長,如果不是就會哭鬧不願睡。面對小朋友一些睡覺的問題,我們有甚麼方法可以幫到小朋友學習睡得更加好或自行入睡呢? 首先家長要明白小朋友睡得不好或不肯入睡,是一個惡性循環,就是過分依賴家長安撫。這個惡性循環,即
資料來源: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饒方莉 家長有時面對兩個小朋友的時候,都會不知所措。例如可能當哥哥姐姐過來找你時,年紀小的弟妹就在哭。我們很多時只顧及弟妹,而忽略了哥哥姐姐,大的可能會說父母偏心只會關心弟妹。我們如何盡量平衡在兩個小朋友之間的照顧和使他們感覺到一樣的愛護? 以剛剛的例子,可能當哥哥姐姐過來找你的時侯,媽媽要跟他說:「現在我需要照顧弟弟或妹妹因為他
撰文:姚怡超中醫師 作為父母,要照顧家庭,又要工作,真的會疲憊不堪。筆者閒時喜歡看清談節目,聽聽名人對生活和人生觀的獨特意見。有次大家談及香港人的生活繁忙,疲倦似乎是必然的「副產品」。但是,大家卻「死撐」說我們並不累,因為人人皆如此,只是正常的生理反應。那麼,這是否真確呢? 疲倦其實是一個主觀感覺的表現,所以只有自己才可以領會。有部分情況,可以從行為上表
撰文:GLP 全力愛創辦人兼義務總幹事 林何佩儀 孩子從孩童到成年,獨立不是一夕之間發生。從搖籃到出社會,這段人生旅程是由無數小步走出來的,而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小步,都是父母學習放手的機會。 因為我們無法陪伴孩子一輩子,照顧他到老,所以身為父母,要懂得適時的放手。放手是為了幫助孩子成長,讓他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並且能夠為自己負責,這樣的愛才深具意義